吴信泉,1912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。1927年,他参加了平江农民赤卫队,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次年便加入了红军,开启了他一生的革命历程。吴信泉自加入红军起,便一直活跃在中央根据地,参与了包括第一次到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和长征等重大战役,是一位经历多次磨砺的老革命者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吴信泉的身影出现在晋东南与冀鲁豫的抗战根据地。1940年,他奉命南下支援新四军,担任了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的政委,率部参与了苏北军区的反“扫荡”与反“清乡”战役,亲眼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。
抗战胜利后,吴信泉迅速投身东北解放战争,参与了一系列东北战斗的指挥与作战任务。1949年,吴信泉被任命为39军政委,参与了平津、衡宝、广西等一系列进军中南的战役。吴信泉从北打到南,立下赫赫战功,是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1950年3月,吴信泉升任39军军长,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,带领39军入朝作战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朝鲜的第一次战役中,云山之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云山位于朝鲜云山郡,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重地,战略位置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69%10月29日,吴信泉指挥部队迅速前往云山,迎战驻守云山的美军王牌部队——第一骑兵师第八骑兵团。这支部队曾经声称自组建以来未尝败绩,因此被视为美军的精英力量。但吴信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士气和决心,他深知“狭路相逢,勇者胜”的真理,坚定信念面对强敌。
凭借这种坚定的信心,吴信泉率领39军在云山一役中创下了四项“第一”。第一个第一,是“首开第一次与美军交锋的记录”。11月1日下午五点三十分,吴信泉下达总攻命令,39军如猛虎出笼,迅速冲向敌军阵地。在总攻中,39军116师从正面发起攻击,115师和117师从两翼包抄,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和增援路线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直到当晚十一点,吴信泉凭借“围点打援”的战术,成功包围并重创美军,击毙、打伤、俘虏敌军共2000余人,其中美军伤亡超过1800人。与此同时,39军还击落了美军一架飞机,缴获了四架,击毁并缴获二十八辆坦克,百余辆汽车。
吴信泉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表现同样突出。凭借灵活的战术指挥,他迅速抓住战机,指挥116师抢先进入平壤,成为首支进入平壤的志愿军部队,创下了“第二个第一”。在第三次战役中,吴信泉再次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能力,率先攻占汉城,成为第一支进入汉城的志愿军部队,创下了“第三个第一”。在第四次战役中,39军117师执行横城穿插作战任务,歼灭敌军3300余人,俘获美军800余人,创下了志愿军生擒美军最多的记录,成为了“第四个第一”。
1953年,吴信泉结束了朝鲜战场的战斗,回国后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。1955年,全国军区进行重新调整,东北军区改为沈阳军区,吴信泉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参谋长,同年,他被授予中将军衔,成为新中国首批中将之一。
1960年,吴信泉调任炮兵副司令员,并长期担任该职务,投身于我国炮兵的建设工作,为炮兵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离休后,他依然继续为我军的革命化、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提出宝贵建议。
吴信泉的晚年生活大多在北京度过,他因病于1992年去世,享年80岁。吴信泉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,在国家建设中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,他的一生可谓是革命者与军事家的完美结合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使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